《2025中国人工智能投资人TOP50》

44c77874-e36e-4db5-85fa-62f810c6beb1

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将进入规模化应用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阶段,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25%以上,技术驱动、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形成“三螺旋”增长动力。产业链从基础层到应用层加速融合,北京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三大创新集群,AI领域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
2025年,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“技术-资本-场景”三重爆发:国家AI大基金规模突破600亿元撬动产业链;2024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A1领域投资案例数超过1700起,投资金额约1200亿元;DeepSeek-R1的全球性破圈印证中国AI从“技术追赶”迈向“生态引领”的质变。

在此背景下,链接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,历时6个月调研超400家机构和1000多个人投资者,从投资业绩(40%)、产业影响力(30%)、前瞻判断力(20%)、ESG贡献(10%)四大维度,评选出塑造中国AI未来的50位顶级投资人。

6月26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2025长三角国际人工智能创业大会上,由链接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、天使联合汇、2025长三角国际人工智能创业大会组委会联合发布。

AI投资黄金时代,谁执牛耳?

2025中国人工智能投资人TOP50完整榜单

be7ec7d543a58cc97e95c415e4939529

榜单宣示:

一、头部格局稳固,综合实力为王

顶级VC持续领跑:红杉中国、五源资本、启明创投等老牌综合性风险投资机构占据榜单绝对头部。其优势在于全周期覆盖能力、强大的品牌资源及跨领域协同效应。

“全能型”投资人主导:*排名前列的投资人普遍展现出在“投资业绩”和“产业影响力”上的双重优势。沈南鹏、刘芹等人的代表案例兼具巨大商业成功与产业变革意义,奠定了其领袖地位。

二、投资阶段多元化,早期生态活跃

全周期与成长期是主力:榜单中明确标注“全周期”或“成长期”的投资人占比显著,反映中后期成熟项目仍是价值实现的核心。符绩勋、陈玮、夏佐全等在此阶段表现出色。

早期/天使力量不可忽视:超1/4投资人聚焦早期(含天使轮、Pre-A、A轮),如方爱之(真格基金/天使轮/大模型初创)、米磊(中科创星/早期/量子光子)、王啸(九合创投/早期/数据智能)。这凸显中国AI创新源头活跃,专业早期基金(如真格、九合、英诺天使、奇绩创坛)在发现和培育下一代颠覆者中扮演关键角色。陆奇在AI Infra/框架优化领域的早期布局极具前瞻性。

三、领域聚焦:大模型、机器人、芯片构成“黄金三角”

大模型/基础层热度登顶:“大模型”及其基础设施是最大热点,直接相关投资人超10位。这印证了生成式AI引发的资本狂热及对底层能力的重视。

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全面崛起:“机器人”、“具身智能”、“工业自动化”是第二大集群。刘苏华(深创投/机器人)、黄明明(明势资本/具身智能)、陈昱(云启资本/具身智能)、郑俊聪(祥峰投资/具身智能生态)等纷纷押注,涵盖工业、服务、特种等多场景。

AI芯片与算力基石受追捧:芯片领域持续高投入,宓群(光速中国/芯片)、牛奎光(IDG/AI芯片)、白宗义(耀途资本/半导体)、龙宇(BAI/IoT芯片)等深耕于此。结合“量子计算”(米磊)、“光子芯片”等前沿方向,资本正全力夯实AI算力底座。

垂直应用遍地开花:自动驾驶(符绩勋)、智能汽车(许达来)、生物计算(周炜、刘苏华)、AI制药(王淮)、金融AI、工业AI(毛丞宇)、AIGC工具(陈玮)等细分领域均有专业投资人布局,显示AI赋能千行百业的广度。

四、机构生态:多元并存,专业垂直机构崭露头角

综合巨头主导:红杉、IDG、GGV纪源、深创投等平台型机构凭借综合实力上榜人数多。

垂直型基金锋芒毕露:云启资本(工业AI/AR生态、具身智能)、耀途资本(半导体/物联网)、中科创星(量子/光子)等通过深耕特定领域建立起独特认知和项目源,成功跻身前列。

国资/产融背景机构地位稳固:深创投、上城资本、国中资本等结合政策与产业资源,在硬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中作用显著。

五、地域与ESG:北京长三角领先,责任投资萌芽

地域高度集中:投资人所属机构总部绝大部分位于北京、上海、深圳(粤港澳),印证文件所述三大创新集群的资本集聚效应。

ESG初具权重:榜单首次将“ESG贡献”(10%)纳入评价体系,虽占比尚低,但标志着责任投资理念在AI领域开始受到关注。生物计算、绿色科技等方向的项目(如周炜-启函生物)可能因此受益。

前瞻洞察:

1. “三螺旋”驱动深化:技术突破(如DeepSeek-R1代表的AGI进展)、国家大基金引领、真实场景落地将继续共振,吸引资本持续加码。

2. “应用层”价值亟待释放:当前投资仍偏重基础设施(大模型、芯片)和硬件(机器人),AI在医疗、教育、能源等垂直行业的深度应用及商业化潜力,将是下一阶段价值挖掘重点(如卫哲-AI+新消费、李宏玮-智能座舱/AIoT)。

3. 全球化视野考验:仅林君叡(红杉资本)明确聚焦“全球硬科技”(OpenAI, SpaceX)。中国AI投资人如何更深度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,提升国际影响力,是未来关键课题。

4. 早期技术押注决定未来:量子计算(米磊)、脑机接口(刘晓鹰-强脑科技)、新型AI架构(陆奇)等前沿领域的早期投资,或将孕育颠覆性力量。

结语:

2025中国AI投资人TOP50榜单,描绘出一幅由顶尖资本力量驱动的产业创新图景。头部机构凭借全周期能力与生态优势引领风潮,早期资本则敏锐捕捉技术萌芽;大模型、机器人、芯片构成投资“黄金三角”,而AI向千行百业的渗透孕育着更广阔机遇。随着ESG理念融入和全球化挑战临近,中国AI投资人不仅需慧眼识珠,更需肩负起引领产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的重任,方能真正“执牛耳”于AI投资的黄金时代。

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ssjzr.com/7097.html

(0)
河北时报的头像河北时报
上一篇 14小时前
下一篇 2024 年 12 月 9 日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admin@exampl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